养老院里的 "安全课":从天津南开区实践看银龄群体防灾减灾的破局之路

发布时间:2025-07-17 13:29:56

"咚锵咚锵 ——" 天津市南开区养老院的活动室内,京东大鼓的韵律混着老人们的笑声撞在墙上,又轻轻落回 83 岁的李奶奶耳中。当唱词 "插线板远离被褥边,烟头掐灭再丢篮" 响起时,她突然拽了拽邻座张大爷的衣袖:"咱屋床头那插线板,是不是该挪挪?"

这场由南开区应急管理局、民政局联合主办的防灾减灾活动,正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撕开养老机构安全防护的一道突破口。在老龄化加速的当下,养老院作为银龄群体的 "第二家园",其安全防线的牢固程度,早已超越单一机构的责任范畴,成为衡量社会治理温度的重要标尺。

一、银发安全的 "双重困境":风险与能力的失衡

养老机构的安全隐患,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数字。应急管理部 2024 年发布的《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白皮书》显示,我国现存养老机构中,68% 存在消防设施老化问题,42% 的房间疏散通道宽度不足 0.8 米 —— 这个数字恰好是行动不便老人疏散所需的最低标准。更触目惊心的是,在养老机构发生的安全事故中,老年人的死亡率高达普通群体的 3.2 倍,"反应慢、移动难、自救弱" 的生理特点,让他们在灾害面前几乎没有缓冲时间。

传统的安全培训模式更让困境雪上加霜。某养老行业协会 2023 年调研显示,85% 的养老院仍采用 "念文件、看视频" 的单向教学,老年人的知识留存率不足 20%。"你跟老人讲 ' 火灾时要低姿逃生 ',他可能记不住,但编成 ' 猫着腰、捂口鼻,扶着墙根慢慢移 ' 的顺口溜,效果就完全不一样。" 南开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的话,点出了问题的核心:银龄群体的安全教育,必须跳出 "成人化" 思维陷阱。

二、天津实践:让安全知识 "长在笑声里"

南开区的这场活动,藏着一套精准对接老年人认知习惯的 "方法论"。

文艺载体成为知识 "翻译器" 是第一个突破点。原创京东大鼓《防灾减灾保平安》的表演者宋志娟,将 "地震避险" 转化为 "床沿底下暂藏身,承重墙边最安稳",把 "用气安全" 唱成 "阀门每天转一转,异味赶紧开窗散"。这种韵律化表达,恰好契合了老年人对传统曲艺的熟悉度 —— 数据显示,60 岁以上群体对戏曲、鼓书的接受度比文字资料高 47%。相声《地震话应急》则用幽默解构恐惧,演员谢东一句 "信谣不如听预报,乱跑不如躲得妙",既纠正了 "杞人忧天" 的焦虑,又否定了 "满不在乎" 的侥幸,台下老人的笑声里,藏着知识被消化的信号。

专业指导锚定场景 "精准滴灌" 更显用心。天津市地震局高级工程师庞群英没有照本宣科,而是指着养老院房间的立柱说:"这就是咱的 ' 保命柱 ',地震来时先蹲这儿,手抓牢床脚别松手。" 她特意强调的 "哨子 + 手电筒" 应急包,正是针对老年人行动不便的设计 —— 哨声能穿透烟雾,手电筒的光束比呼喊更易被发现。南开区消防救援支队韩铭的讲解则带着 "烟火气":"湿毛巾捂口鼻不是瞎捂,要折三层,捂到这儿",他比划着鼻梁到下巴的位置,"咱老年人动作慢,提前记牢这一步,能多争取 10 秒钟逃生时间。"

实战演练打通 "最后一米" 让知识落地。在活动室的防震演练中,工作人员带着老人钻进桌子底下,演示 "伏地、遮挡、手抓牢" 七字诀时,特意放慢动作等待腿脚不便的老人;模拟火灾逃生时,特意在过道设置了 "障碍物",让老人们练习侧身挪步 —— 这些细节,直指养老院常见的 "过道堆物"" 应急通道窄 "等隐患。正如养老院院长所说:" 以前讲安全,老人总说 ' 知道了 ',现在练过一次,张奶奶自己就去把过道的纸箱挪开了。"

三、行业破局:从 "被动应对" 到 "主动设防"

南开区的实践,撕开了养老机构防灾减灾的三个认知缺口。

其一,安全教育必须 "适老化" 改造。老年群体的记忆力、行动力特点,决定了填鸭式宣讲无效。借鉴南开区的经验,可推广 "曲艺 + 安全" 模式,甚至结合地方特色,用评剧、快板等载体定制内容;同时,将知识点拆解为 "三字诀"" 五步骤 ",配合图片、手势记忆,降低接受门槛。

其二,多部门协同是效率关键。此次活动由民政局统筹,应急、消防、地震等专业部门各司其职,避免了 "一家机构讲不全" 的问题。数据显示,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的养老机构,安全隐患整改率比单一机构自查高 58%。未来可推动这种模式常态化,比如消防部门每月上门查线路,地震局每季度搞演练,让专业力量成为 "常驻防线"。

其三,科技应成为 "隐形保镖"。在南开区的下一步计划中,将为养老院加装智能烟感报警器 —— 老人忘关燃气时会自动报警,夜间摔倒时能触发应急呼叫。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测算,配备智能安防设备的养老机构,事故响应时间可缩短至 3 分钟内,伤亡率降低 62%。

夕阳西下时,李奶奶抱着刚领到的应急包,里面的哨子被她摩挲得发亮。这场在笑声中完成的安全课,不仅教会了她避险知识,更让她多了一份 "自己能保护自己" 的底气。

养老机构的安全防线,从来不是冰冷的规章制度,而是由一句句易懂的唱词、一次次耐心的演示、一个个贴心的设计编织而成。当更多地方能像南开区这样,把银龄群体的安全需求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养老院才能真正成为 "老有所安" 的温暖港湾 —— 这,正是 "老有所养" 最坚实的底色。

关键词:养老院,选择合适的养老院, 养老院费用, 养老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