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养老新形态:家门口的 “微型养老院”,让晚年生活更美好

发布时间:2025-04-21 13:51:2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养老问题已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当下,人们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愈发多元化,不再满足于基础的生活照料,而是追求更高品质、更个性化的养老体验,“老有所养” 正逐渐向 “老有善养” 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济南积极探索,构建起 “机构 + 社区 + 居家” 相融合的养老服务新生态,为这道 “养老题” 提供了多种创新解法。

“幼儿园式” 日托:居家与社区养老的完美结合

根据 2024 年济南官方发布的数据,全市 60 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接近 200 万,平均每 5 人中就有 1 位老人。对于多数家庭而言,居家养老依旧是首选。然而,当家中年轻人白天外出工作、上学,留下高龄或行动不便的老人独自在家时,安全隐患便随之而来,这让家属们忧心不已。

在历城区唐冶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幼儿园式” 日托服务为这一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白天,家属将老人送到服务中心,傍晚下班后再接回家,这种模式堪称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 “组合升级版”。市民张先生一家便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他表示:“我们夫妻工作忙,母亲独自在家使用煤气、电器不安全,外出买菜还担心她迷路。社区养老中心离家近,送老人很方便,还提供三餐、娱乐活动和安全照护服务,让我们特别放心。” 张先生的母亲也说道:“在这里比自己在家有意思多了,能和老姐妹们聊天、活动,不再无聊。”

唐冶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主任李国垒介绍,“幼儿园式” 日托养老服务是根据社区家庭的实际需求推出的。该模式让老人们白天相聚交流、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天伦之乐,自推出以来深受欢迎。如今,长者日间照料中心和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等模式正逐渐成为养老新趋势。以唐冶街道为例,其长者日间照料中心面积达 600 平方米,功能设施完善,配备休息室、长者食堂、理疗室等多个功能区,可同时满足 200 位老年人就餐和开展文体活动。此外,中心还提供送餐、助浴、维修等上门服务,必要时工作人员还能陪同老人就医。

“喘息服务”:为家属提供短暂的 “休息站”

尽管日间照料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家庭中突发的状况仍可能导致照护冲突。市民老唐一家对此深有体会,由于父亲年事已高,身边离不开人照顾,老唐夫妻多年未能去国外看望孩子。直到今年春节,他们了解到养老机构的 “喘息服务”,将老人短期托养后,才终于实现了探亲计划。

济南鲁商福瑞达护理院院长李春晖表示,对于长期需要专人照顾的老人,当子女需要照顾年幼患病的孩子,或在节假日出行、返乡探亲时,短期托养服务能解决应急照护难题,为家庭提供 “休息窗口”。春节、五一等假期是 “喘息服务” 的入住高峰期,许多家庭因保姆返乡或亲属外出出现临时照护缺口。短托服务按天收费,入住前会评估老人身体状况,费用包含床位、护理、餐饮等,5 - 7 天的短期托养最为常见,不少老人体验后选择转为长期入住。近年来,短托需求增长显著,济南鲁商福瑞达护理院自 2017 年运营,2023 年起入住率超 90%,如今更是攀升至 95% 以上,登记排队的老人过百,出现 “一床难求” 的现象。

“嵌入式” 社区养老:转变养老观念的新潮流

在历城区东风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春日午后常常能看到这样温馨的场景:91 岁的徐奶奶和 “老闺蜜们” 围坐在一起打麻将,欢声笑语不断;不远处,护工陪着其他老人哼唱经典老歌。这轻松闲适的画面,正是街道构建 “1 处综合养老中心 + 17 处日间照料中心” 服务网络的成果。

东风街道党工委委员吴静介绍,该中心整合了膳食照料、托养、智慧养老等多元服务,通过 40 张长短托床位和 10 张日间照料床位,形成 “小规模、多功能、嵌入式” 的服务格局,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照护。2023 年,该中心获评市级示范单位,所在街道还荣获国家级智慧养老示范称号。

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老年人不愿去养老院,即便家中照护困难也选择 “硬扛”。但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照护压力增大,推动 “居家养老” 向 “社区养老” 的观念转变迫在眉睫。东风街道探索出的 “嵌入式养老” 模式,鼓励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就近入住,子女下班后可到养老中心陪伴老人用餐、交流,老人想回家住也随时可以回去,十分便捷。许多老人尝试后逐渐接受并愿意留下,这种 “不离社区、不离亲情” 的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家庭认可。

年过八旬的马奶奶术后在中心入住半年,感受颇深:“我女儿在国外,儿子白天要上班,做完腰椎手术后他们没法照顾我。在这里,护理人员随时都在,换药、买药不用孩子们操心。住了半年,我越来越喜欢这里,护理人员比我儿女还细心,生活也变得规律,胃口和精神都变好了。”

负责运营东风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山东惠和仁德康养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巩成坤表示,与传统养老机构相比,社区嵌入式养老具有 “小规模、多功能、家门口服务” 的特点。除基础照护外,还提供上门助浴助洁、送餐等服务。在医疗方面,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医联体,为老人开通绿色就医通道。收费参照家政服务标准,根据老人身体评估分为 80 - 260 元 / 天四档,包含食宿护理费用,特殊服务单独计费。这种模式既保障了专业照护,又维系了家庭情感连接。

社区养老的现状与展望

目前,巩成坤所在公司负责运营的社区养老机构已达 20 多家,不仅解决了 “家门口” 养老的问题,还提供上门助浴、送餐等特色服务。社区养老服务的日托、短托服务接受度正在不断提升,其优势在于通过综合性服务满足居家养老需求,尤其是半失能及有特殊照护需求的长者;同时,采用小规模、多功能的嵌入式设施布局,以 “密网点、小半径” 覆盖社区,形成便民服务体系。未来,社区有望成为连接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的枢纽,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获得 “一站式” 照护。

尽管养老服务体系日益成熟,公众接受度不断提高,但养老服务业仍面临诸多挑战。人才短缺问题较为突出,护工队伍平均年龄超 50 岁,职业尊严与高强度劳动导致人才断层;专业护理人才培养周期长,年均流失率高,与失能老人激增的照护需求矛盾突出。此外,养老项目长达 10 年以上的回报周期,也让部分社会资本在投资时有所顾虑。

不过,正如巩成坤所说:“办法总比困难多,整体看行业发展是越来越好的。” 社区养老机构得到了老人和家属的认可,这便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从 “老有所养” 到 “老有善养”,养老服务从单一模式向多元生态体系转变,不仅改变了照护场景,更重新诠释了 “晚年幸福” 的内涵。在这个过程中,社区正逐渐成为串联尊严与温暖的核心枢纽,让年龄不再成为享受美好生活的阻碍。

关键词:养老院,选择合适的养老院, 养老院费用, 养老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