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据新华社报道,4 月 8 日 21 时许,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的一家养老院突发火灾。这场火灾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截至 9 日凌晨 3 时,初步统计已有 20 人不幸遇难。事发后,养老院内其他老人被紧急转运至附近医院,接受进一步留观治疗。目前,河北省、承德市两级专家组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全力指导救助和善后相关工作,而火灾的具体原因也在紧张调查之中。
养老院作为老人集体生活的场所,居住的大多是行动不便的老人,一旦发生火灾,往往会造成更大的伤亡。因此,养老服务机构的消防安全工作至关重要,每个细节都关乎着老人们的生命安全。
在建筑规范方面,养老院有着严格的要求。它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层数不能超过二层;若为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则应为单层。相邻护理单元之间要用防火隔墙隔开,隔墙上的门需采用乙级防火门,而设置在走道上的防火门应是常开防火门。同时,疏散楼梯至少要有 2 个,并且尽量设计环形走道和外廊,方便老人在紧急情况下疏散,失能或半失能老人要优先安排在便于疏散的地方。
然而,现实中养老院火灾频发,追根溯源,主要存在以下常见原因。首先是电气线路安全隐患,部分养老院的电气线路老化、私拉乱接电线等问题突出;其次,消防设施维护不到位,一些消防器材过期未更换、消防设施损坏无法正常使用;再者,杂物占用消防通道的现象屡见不鲜,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难以顺利通行;最后,员工消防安全意识淡薄,面对火灾时缺乏正确的应对能力。
为了有效预防火灾,守护老人们的安全,养老服务机构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旦发生火灾,要迅速组织逃生。立即拨打 119 报警电话,清晰准确地告知火灾地点和被困人员情况,并安排员工前往路口迎接消防车,为救援争取宝贵时间。同时,组织员工迅速疏散老人,尤其要重点转移年老体弱、卧病在床的老人,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
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养老服务机构,应建设微型消防站。配备专业人员、充足的消防器材,并具备强大的战斗力,这样在火灾发生的第一时间就能迅速到场处置,有效扑救初起火灾,将损失降到最低。
还需加强员工的消防安全 “四个能力”,即会报警、会灭火、会组织逃生,通过定期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此外,养老服务机构要注重提高老人的消防安全意识,向老人们普及安全用火、用电、用气、用油等常识,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同时,要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维保,在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和消防设施器材上张贴醒目标志和使用说明,确保设施随时能正常使用。
除了养老院这类特殊场所,“九小场所” 的消防安全也不容忽视。“九小场所” 涵盖小型学校幼儿园、小型医疗机构、小商店、小餐饮、小旅店、小歌舞娱乐、小网吧、小美容洗浴、小生产加工企业等。这些场所虽然规模较小,但点多量大,存在诸多消防安全隐患。
“九小场所” 常见的安全隐患包括易燃、可燃物较多,用火用电用气量大,建筑不规范且耐火等级低,安全责任不落实导致管理混乱,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设施不足且人员逃生能力差等。这些问题使得 “九小场所” 一旦发生火灾,往往火势燃烧猛烈,容易形成大面积燃烧;疏散困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烟雾密集,严重侵害被困人员;水源缺乏,灭火救援难度大。
当我们进入 “九小场所” 时,要做到 “三留意”。一要留意消防安全,不吸烟,不使用明火;二要留意逃生路线、安全出口的具体位置,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按照疏散指示标志和现场工作人员的引导,快速有序地疏散;三要留意消防设施器材、逃生设备的放置位置和使用方法,在关键时刻能够正确使用。
在 “九小场所” 火场逃生时,牢记 “四口诀”:保持镇定,迅速撤离;简易防护,匍匐弯腰;善用通道,莫入电梯;不入险地,不恋财物。同时,“九小场所” 必须严格落实 “七严禁”:严禁违规安装电器产品、燃气用具及其线路、管路,违章用火、用电、用气、用油;严禁使用易燃或可燃材料夹芯板装修、隔断;严禁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以及在外墙门窗设置铁栅栏、广告牌等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严禁在室内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或为电动自行车充电;严禁损坏、挪用、圈占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严禁违规设置人员住宿;严禁在营业期间进行动火、焊割等有火灾危险性的作业。
消防安全无小事,无论是养老服务机构,还是 “九小场所”,都要时刻保持警惕,严格落实消防安全措施,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