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暖夕阳:从 “添菜” 到 “添暖”,养老院里的精神关怀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05 14:19:37

2025 年 7 月 18 日的北京盛夏,阳光透过梧桐叶洒在北京华夏厚德养老中心的庭院里,一场特殊的捐赠仪式正在温情上演。当 12 岁的张潇予将一台大型教学会议一体机的捐赠证书交到养老院主任刘训香手中时,老人们眼中的笑意与孩子们脸上的认真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公益与养老交融的动人图景。这场由 “我给老人添个菜” 公益项目发起的爱心行动,不仅为养老院带来了现代化设备,更揭开了当下养老服务中精神关怀升级的新篇章。

“我给老人添个菜” 公益项目自启动以来,便以 “让关爱落到实处” 为初心,在养老公益领域持续深耕。项目发起人、中华志愿者协会会员孙玉良曾在项目启动仪式上坦言:“养老不只是吃饱穿暖,更要让老人们活得有尊严、有乐趣。” 如今,这句承诺正在厚德养老院的日常里逐渐落地生根。

在捐赠现场,这台崭新的教学会议一体机被小心翼翼地安装在活动大厅。屏幕亮起的瞬间,几位老人好奇地围拢过来,指着屏幕上滚动的老年大学课程表小声讨论。刘训香主任轻轻抚摸着机身,感慨道:“以前老人们想听歌得靠收音机,想写字只能在桌上铺报纸,现在有了这台机器,看电影、学书法、视频连线家人都能实现了。” 据她介绍,厚德养老院现有 87 位常住老人,平均年龄 82 岁,其中近七成老人因子女忙碌常年缺乏陪伴,精神文化活动一直是院内服务的 “痛点”。

这场捐赠的背后,是两个孩子纯粹的善意。张潇予在仪式上轻声说:“奶奶说养老院的爷爷姥姥们喜欢看老电影,有了这个机器,他们就能随时看了。” 而因故未能到场的张鸿勃,则通过母亲李丽转达心意:“希望爷爷奶奶们每天都能开开心心的。” 这份孩子气的温暖,让 “爱心大使” 的荣誉证书更显沉甸甸。孙玉良为孩子们颁发证书时,特意送上了书法家刘懿的墨宝,“从善如登,从小做起” 的题字,既是期许,更是对公益代际传承的生动注解。

“我给老人添个菜” 项目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精准捕捉到了养老服务的 “全维度需求”。项目自启动以来,不仅聚焦老人的膳食营养改善,更将目光投向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数据显示,我国养老服务已从 “物质保障为主” 阶段迈向 “物质与精神并重” 的新阶段。据中国老龄协会 2024 年发布的《中国养老服务发展报告》显示,全国近 62% 的养老院将 “精神文化服务” 列为最急需提升的服务板块,而公益项目正是填补这一缺口的重要力量。

在厚德养老院,这样的转变正在悄然发生。过去,老人们的日常活动多是散步、下棋,如今有了教学会议一体机,院里陆续开设了智能手机教学班、书法鉴赏课、红色电影展播等活动。78 岁的王奶奶学会了用视频号发自己的书法作品,85 岁的张爷爷每周三雷打不动参加 “老歌大家唱” 活动,“现在院里比以前热闹多了,感觉自己越活越年轻。” 老人们的真切感受,正是公益项目价值的最佳印证。

这场公益行动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一次简单的捐赠。新西兰慈善总会总理张泰瑞、雷锋生前战友赵明才等海内外人士的关注,《中国晨报》等媒体的报道,让 “养老院精神关怀” 话题持续升温。灵山慈善基金会汉椿园慈善基金发起人张连松在仪式现场的承诺更具代表性:“只要养老院有需要,我们随时提供支持,物质精神两头都要顾。” 这种多方联动的公益生态,正在为养老服务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从 “给老人添个菜” 的膳食关怀,到 “给老人添份暖” 的精神陪伴,厚德养老院的故事折射出我国养老公益的升级轨迹。当公益力量从物质补给延伸到精神滋养,当爱心从成年人传递到青少年,养老院不再是孤独的 “夕阳之地”,正在成为充满温暖与活力的 “朝阳空间”。

夕阳西下时,厚德养老院的活动大厅里传出阵阵欢笑,老人们正跟着教学一体机里的节奏学跳广场舞。阳光穿过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跳动的光斑,就像那些在公益行动中不断传递的爱心,温暖而明亮。在养老服务不断升级的今天,这样的温情场景,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养老院的日常,而这,正是公益力量书写的最美养老答卷。

关键词:养老院,选择合适的养老院, 养老院费用, 养老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