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长沙市相关部门了解到,该市在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中取得了显著成果。截至目前,长沙已建成家庭养老床位2877张,为7585名老年人提供了超过23万次的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这一数字不仅彰显了长沙在养老服务领域的投入与决心,更为广大老年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微改造带来大幸福,适老化改造惠及万家
在长沙,家庭养老床位的建设不仅仅局限于床位的增设,更重要的是对老年人居住环境的适老化和智能化改造。家住裕南街街道石子冲社区的谭雪梅老人,就是这一改造工程的受益者之一。她家的卫生间、厨房和卧室地面铺设了防滑地胶,关键位置安装了紧急呼叫器,卫生间还配备了助力扶手,这些细微的改变让老人的生活更加安全便捷。
据统计,长沙已率先全国为困难老年人家庭免费实施适老化改造13372户,实现了“愿改尽改”的目标。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更体现了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与尊重。
制度保障服务质量,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规范发展
为了确保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的可持续发展,长沙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长沙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实施细则》的制定,为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长沙还制定了《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实施标准》、《长沙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家庭养老床位基本项目清单》和《长沙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目录》等文件,明确了服务的质量要求。
据长沙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全市已有数千名护理员接受过专业培训,他们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家庭保洁、情绪疏导、陪同出行等多项服务。这些服务的开展,不仅满足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更在精神上给予了他们极大的慰藉。
15分钟养老服务圈,实现家门口的幸福养老
在长沙,随着养老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享受到家门口的幸福养老。以砂子塘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例,该中心依托“长沙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成了“医养、体养、康养”相结合、“社区、居家、机构”相融合的养老服务阵地,为老年人提供了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长沙市60周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已达189.46万,占常住人口的18.02%;65周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有119.92万,占常住人口的11.41%。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群体,长沙市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累计投入20多亿元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已实现区县(市)社会福利中心和街道(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基本建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并向小区延伸。
法律条文保驾护航,养老服务更加规范
在养老服务领域,法律的支持与保障同样不可或缺。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健全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这一法律条文为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专家观点:养老服务需多元化发展
对于长沙在养老服务领域取得的成果,业内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长沙在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为全国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同时,专家也指出,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养老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养老服务需进一步向多元化、专业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未来,长沙将继续深化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不断完善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和服务体系,为更多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养老服务。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加美好的养老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