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 年末,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达到 31031 万人,首次突破 3 亿人 。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愈发多样化和专业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养老服务师这一新兴职业应运而生,为养老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养老服务师,作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新发布的 17 个新职业之一,其职责范围广泛且具有高度的专业性。根据定义,养老服务师指从事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综合需求评估、方案制订与实施、照护技术实施与培训指导、质量评价管理、服务咨询转介、实务应用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 。这意味着,养老服务师并非单一职能岗位,而是集多种技能和知识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从行业洞察的角度来看,养老服务师的出现,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必然结果。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副院长李佳指出,从传统的养老护理员,到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再到最新的养老服务师,可以看出我国养老服务正朝着体系化、专业化方向前进 。在过去,养老院的服务模式相对单一,主要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养老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希望得到生活上的照料,还渴望获得医疗、康复、心理、营养等多方面的专业服务。养老服务师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白,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养老服务方案。
在实际工作中,养老服务师的专业能力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他们要具备精准的综合需求评估能力。通过对老年人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的细致了解,运用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准确判断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例如,对于一位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养老服务师不仅要关注其疾病的治疗和护理,还要考虑到疾病对老人心理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从而制定出全方位的照护方案。
其次,养老服务师能够根据评估结果,为老年人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养老服务方案。这一方案涵盖了从日常生活照料到医疗护理、康复训练、精神慰藉等各个环节。以一家高端养老院为例,养老服务师为入住的老人制定了详细的健康管理计划,包括定期的身体检查、个性化的饮食搭配、适合老人身体状况的康复运动等。同时,针对老人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如孤独感、焦虑感等,安排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定期的心理疏导。在服务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养老服务师还会密切关注老人的反馈,及时对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服务质量始终符合老人的需求。
再者,养老服务师在照护技术实施与培训指导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不仅要掌握先进的照护技术,还需要将这些技术传授给养老院的护理人员,提高整个团队的服务水平。在某知名养老院,养老服务师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内容包括最新的康复护理技术、老年人常见疾病的预防与处理、沟通技巧等。通过培训,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能够为老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从数据支撑的角度来看,养老服务师的市场需求呈现出 “井喷” 态势。智联招聘发布的《2025 年二季度人才市场热点快报》显示,2025 年二季度,养老 / 看护行业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长 42.1%,在现代服务业中表现突出 。这一数据充分表明,随着养老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正急剧增加。而养老服务师作为行业内的高端专业人才,更是供不应求。许多养老院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养老服务师,纷纷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和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然而,尽管养老服务师的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这一职业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由于养老服务师既要有复合知识储备,又要具备较高综合素养,拥有专业资质的人才相对短缺。这就需要加强相关的教育培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另一方面,社会对养老服务师这一职业的认知度和认可度还有待提高。许多人对养老服务师的职责和价值缺乏了解,认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服务岗位。因此,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养老服务师职业的重视程度。
为了促进养老服务师职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和社会各界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民政部等 12 部门联合印发我国首个关于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综合性政策文件 ——《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从政策层面为养老服务师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同时,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高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加强对养老服务师的培养。此外,一些行业协会和企业也积极开展培训和认证工作,提高养老服务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
展望未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到来,养老服务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养老服务师作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将在养老院的运营和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专业的服务,还能够推动养老院的服务模式创新和升级,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相信在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养老服务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下,养老服务师这一职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为我国的养老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