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围墙”更需入“心墙”:探索虚拟养老院模式下的养老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10-16 13:31:06

在人口老龄化的浪潮下,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虚拟养老院”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居家养老方式,正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它利用现代技术,打破了传统养老院的“有形围墙”,让老人在家中就能享受到专业化的养老服务。然而,要真正让老人感受到这份温暖,还需先入“心墙”,将服务做到他们的心坎里。

一、养老行业需求激增,虚拟养老院应运而生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6亿,占总人口的18.9%。这一庞大的老年群体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推动了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虚拟养老院正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它依托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将养老服务延伸至家庭,为老人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

二、案例聚焦:虚拟养老院如何破解养老难题

在虚拟养老院的实践中,不少成功案例值得我们借鉴。例如,某城市的一位独居老人,通过拨打服务热线,就能快速获得送餐、生活起居帮助等服务。此外,床边安装的一键呼叫装置,更是让老人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得到救援。这些服务不仅解决了老人的生活难题,更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三、专家解读:提升服务供给能力,打破“心墙”

面对虚拟养老院的发展,专家指出,要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的愿景,还需在提升服务供给能力上下功夫。一方面,要精准对接老人的需求,了解他们的使用偏好、高频需求等,实现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智慧服务项目的全覆盖。另一方面,要分类排摸老人的健康及经济状况,简化产品使用流程,开展智慧助老课程,开发“老年友好型”产品,为老人提供量身打造的“一站式”服务。

四、多方共建,整合资源,擘画“老有所依”布局

要建成高质量发展的居家养老模式,单靠某一方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组建由餐饮企业、家政综合服务公司、医疗卫生机构等共同参与的“扶老团”,扩大爱心服务矩阵。同时,要加大虚拟养老院护理人员的扶持和培训力度,实现养老护理队伍的专业化。

五、完善评估体系,绘就“老有所乐”画卷

随着服务项目数量种类的增多,服务人员的素质不一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因此,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及其评估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应依托数字化云端、AI识别等技术,实时记录服务动态,规范服务流程。同时,建立健全回访机制,对养老服务进行后续监管,确保老人获得优质服务。

结语

虚拟养老院作为新型养老模式的代表,正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赢得社会的认可。然而,要真正让老人享受到数字化赋能助老带来的“服务红利”,还需先入“心墙”。只有不断提升服务供给能力、整合资源、完善评估体系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让老人真正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美好愿景。

关键词:养老院,选择合适的养老院, 养老院费用, 养老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