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 2025 年发力智慧化养老院建设,护理型床位占比迈向 70% 大关

发布时间:2025-02-21 13:50:22

2025 年 2 月 20 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 “三核引领 烟台担当” 主题系列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会上,烟台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徐忠介绍了 2025 年的重点工作规划。在加快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关键节点,烟台民政工作围绕多个关键领域全面推进,致力于提升民众幸福感,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

积极应对老龄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烟台市民政局在 2025 年将重点优化养老服务供给。落实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加强普惠性养老机构的认定与管理。针对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护需求,计划打造 20 家失智照护机构(含失智照护单元)和护理型示范机构,并探索 “五床联动” 模式,推进智慧化养老院建设,确保年底前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 70%。

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方面,烟台将实施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今年年底前建设不少于 2600 张 “家庭养老床位”,提供不少于 4800 人次的居家上门服务。同时,深化 “五心” 助老服务,支持社会力量构建互助发展模式,建设可复制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样板。此外,还将对不少于 8200 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推进老年助餐服务,完善城乡助餐体系。

县域养老服务能力也将得到提升,以县域为核心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打造镇域养老服务示范样板,推动城乡协调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打造慈善城市品牌,推动慈善事业发展

烟台将认真落实《推进新时代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实施慈善组织稳增、慈善募捐拓面等六大行动,打造 “品重烟台・慈善之城”。

在壮大慈善主体方面,烟台将采用 “慈善 +” 发展模式,提升慈善组织的综合能力,争取年均新增慈善组织 15% 以上,培育 30 个以上精品慈善项目。在慈善阵地建设上,发挥 “金种子” 社区基金的示范作用,支持社区慈善基金、慈善社区和慈善街区的发展,年均新增社区慈善基金 10% 以上。

为强化慈善监管,烟台将建立综合监管机制,探索 “信用 + 阳光” 慈善信用体系建设。同时,通过建好用好慈善文化馆、慈善地标等平台,开展慈善文化 “六进” 活动,浓厚慈善氛围,争取新设立 10 处以上慈善地标(空间)。

规范社会事务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殡葬管理服务方面,烟台突出殡葬公益属性,落实基本殡葬服务免费政策,增加公益性安葬(放)设施供给,加强综合监管,深化移风易俗,推广海葬和节地生态安葬。

婚姻登记管理工作中,烟台将落实 “跨省通办” 政策,拓展婚育户一件事等应用场景,提升婚姻登记数据质量,加强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倡导文明婚俗。

在残疾人福利保障方面,烟台坚持 “普惠 + 特惠” 原则,健全困难残疾人 “两项补贴” 制度,优化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探索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制度,推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

兜牢民生底线,强化社会救助

烟台将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出台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加强儿童福利保障,实施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行动。

通过优化数字民政平台,运用 “大数据 + 铁脚板” 模式,精准匹配救助供需,构建一站式救助模式。同时,拓展社会救助集成办事项类别,健全社会救助和慈善帮扶协同机制,发展服务类救助,统筹救助资源。此外,烟台还将抓实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构建 “1+15+X” 流浪乞讨救助管理模式。

服务社会治理,提升管理效能

社会组织管理服务方面,烟台将健全登管协同机制,实现审管联动全链条监管,完善年度报告、等级评估等制度,推进内部管理制度改革。

在区划地名管理上,烟台将做好市区道路命名工作,推进 “乡村著名行动”,推动地名上图,探索 “地名 +” 项目,加强地名文化建设,开展县级界线联检和界桩巡检。

烟台市 2025 年民政工作在多个领域全面布局,这些举措将有力推动社会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养老院,选择合适的养老院, 养老院费用, 养老院服务